成果鉴定——果酒系列开发及产业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日期:2011-12-26 点击次数:1297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一、 项目批文

二、 项目任务书

2.1 项目的目标和主要研究开发内容

       湖北省是全国重要的水果产区,具有发展各种优质果酒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本项目充分利用湖北省丰富的水果资源,以省内种植面积广、产量大的柑橘、砂梨、草莓、猕猴桃等特产水果为原料,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优质发酵果酒、发酵果醋、果汁饮料等系列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对果皮、果渣等副产物进行合理的综合利用。

       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为:

       1、 不同果品原料种类、品种的成分分析以及加工性能研究

       2、 优良果酒专用发酵菌种筛选与选育。

       3、 果酒发酵生产工艺条件的优化和调控

       4、 各种类型果酒产品的陈酿、调配后处理技术

       5、 发酵果醋、果汁饮料等深加工产品开发

       6、 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开发

       7、 发酵果酒的扩大生产(中试)技术研究

       在项目研究中,通过定向诱变育种和驯化培养,筛选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果酒专用酵母菌种;采用果汁生物酶解法、低温控温发酵、超滤膜技术等多项新工艺技术,生产出色香味俱佳的优质果酒系列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项目成果经过逐步扩大生产试验(中试),能直接应用于生产中,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本项目将由湖北工业大学与武汉黄鹤楼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湖北工业大学拥有在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独具特色的“湖北省工业微生物省级重点实验室”,发酵工程学科和食品工程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有先进的研究仪器设备和较强的科研水平。采用校企联合模式,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建立武汉市发酵果酒科研基地和生产示范基地,促使该项目研究成果尽快实现产业化,培植出武汉市自己的优质果酒名牌产品。

2.2 项目的考核指标

       1、 选育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果酒专用酵母菌种。要求菌种高产稳定,能耐受较高浓度的乙醇(≥11%)二氧化硫(100mg/L)和糖(17%),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2、 完成二种以湖北特产水果(柑橘、砂梨、猕猴桃、草莓等)为原料的发酵果酒的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进行果酒中试发酵实验,并获得最佳生产工艺。发酵果酒产品尽量保留原果的天然营养成分,各种理化标准和卫生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3、 与企业联合建立武汉市发酵果酒科研基地和生产示范基地。

       4、 开发发酵果醋、果汁饮料、低糖果酱等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低糖型、保健型系列水果深加工新产品。

       5、 申请国内分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1-2项。

       6、 公开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3-5篇。

       本项目研究成果的实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年加工处理草莓鲜果3000吨共产为例进行分析:投资21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100万元,流动资金1000万元,达到年产各种草莓果酒230万瓶、草莓原汁饮料1000万吨、草莓商品原汁1200吨的规模工厂,年创销售收入5200万元,年创利润946万元,投资回报率达到44.94%投资回收期2.17年,是一个投资省、见效快的优良项目。

       本项目研究成果是以湖北省特产水果为原料,省内生产企业具备了原料的充足来源和价格优势。柑橘、砂梨和草莓果酒的国内生产企业都比较少,更没有影响力强的品牌,留下了广阔的市场开拓空间。本项目进行发酵果酒、发酵果醋、果汁饮料等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企业可根据不同季节的原料来源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地调整产品的种类。最后,本项目采用筛选出的专用酵母菌种、果汁的生物酶解法、低温发酵等新工艺技术,较好地解决果酒酿造过程中香气、营养物质的损失问题,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色、香、味俱佳的优质果酒,使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是湖北省水果业的薄弱环节,远远满足不了水果业迅速发展的要求,已成为现阶段湖北省果业发展的“瓶颈”,不仅影响水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而且阻碍了产业的持续发展。省内大多数水果初加工企业的技术水平不高、规模小,虽然生产的品种不少,但大部分为高糖产品,包装较差,档次较低,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传统加工品的需求量逐渐减少,一大批中小加工企业相机进入调整时期,经济效益较差。本项目通过高新技术改进传统的加工工艺,开发水果的新产品、新用途、新市场,可提高湖北省水果加工的科技水平、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水果深加工开辟了新途径。我省如果能将项目研究成果尽快产业化,形成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可带动水果加工业的发展,增加特色水果产区人民的收入,避免出现果农卖果难的状况,将水果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有效改变湖北省水果栽种业高速发展与深加工业滞后的矛盾,带动湖北省水果加工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2.3 项目的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

年度

项目的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

2005年

2005年3月—2005年12月

(1)    加工果汁和果酒水果品种的筛选

(2)    优良果酒专用酵母菌种的诱变选育、驯化和筛选

(3)    果酒发酵工艺条件(酵母接种量,SO2添加量,发酵温度、时间等)的优化

(4)    果酒催陈、勾兑调配、护色等后处理技术

(5)    发酵果酒中试生产设备选型及购置、安装调试

2006年

2006年1月一2006年12月

(1)    发酵果醋、果醋饮料的生产工艺技术

(2)    发酵果酒的扩大生产实验(中试)

(3)    果皮果渣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开发

2007年

2007年1月—2007年3月

总结实验结果,撰写结题报告,申请本项目成果鉴定或结题。

2.4 主要研制人员名单

序 号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技术职称

文化程度

(学位)

工  作  单  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陈茂彬

1965.10

教授

博士

湖北工业大学

总体负责技术研究方案

2

张华山

1963.2

教授

硕士

湖北工业大学

果酒、果醋发酵工艺

3

方祖成

1965.2

高级工程师

学士

武汉佳农食品工程技术研究所

生产设备选型、中试

4

李冬生

1961.2

教授

硕士

湖北工业大学

榨汁工艺

5

朱正军

1979.1

工程师

硕士

浙江厨工酿造有限公司

杨梅果酒、果醋中试工艺

6

李玉生

1965.3

工程师

大专

来凤县古杨梅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杨梅果酒、果醋生产工艺

7

姚晓玲

1962.8

教授

学士

湖北工业大学

猕猴桃籽油

8

汪江波

1962.7

副教授

学士

湖北工业大学

柑橘果酒、果醋发酵工艺

9

石勇

1964.11

副教授

硕士

湖北工业大学

低糖果脯、果酱

10

黄琴

1979.9

实验师

硕士

湖北工业大学

分析检测

11

吴小刚

1972.1

高级实验师

硕士

湖北工业大学

酵母筛选

2.5 项目的经费预算

单位:万元

经费来源预算

经费支出预算

科目

预算数

科目

预算数

来源预算合计

70.0

支出预算合计

70.0

一、市无偿科技经费

25.0

一、人员费

3.0

二、市有偿科技经费

 

二、设备费

 

三、银行贷款

 

1、购置费

12.0

四、主管部门拨款

 

2、试制费

5.0

五、单位自筹

45.0

三、相关业务费

 

六、其它来源

 

1、材制费

32.0

 

 

2、燃料及动力费

3.0

 

 

3、测试及化验费

3.0

 

 

4、会议差旅费

2.0

 

 

四、其他费用

 

 

 

项目管理费

5.0

 

 

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费

2.0

 

 

项目结题或鉴定费

2.0

 

 

其他临时发生费

1.0

 

三、 工作报告

四、 技术研究报告

五、 查新检索报告

六、 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6.1 社会效益分析

       湖北省是全国重要的水果产区,果品种类繁多且产量大,主要果类有柑橘、梨、桃、苹果、猕猴桃、草莓、杨梅等18种。湖北省水果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特别是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水果生产在部分地县或乡镇已成为主要的支柱产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湖北省果,lk的Ta速发展和产量大幅度增长对水果加工业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部分水果鲜销比重过大,产期和上市时间过于集中,果品产后加工业严重滞后,造成果品滞销、价低。遇到丰收年,水果的种植业面临着供过于求的风险,如果不能尽快解决水果的出路,果园失管乃至砍树等极端情况将会重演,农村经济将网此受到严重损害。目前湖北省水果加工水平仍十分低下,远远满足不了水果业迅速发展的要求,已成为现阶段湖北省果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大力发展果品加工业是果树种植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

       目前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足湖北省水果业的薄弱环节,远远满足不了水果业迅速发展的要求,己成为现阶段湖北省果业发展的“瓶颈”,不仅影响水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而且阻碍了产业的持续发展。省内大多数水果初加工企业的技术水平不高、规模小,虽然生产的品种不少,但大部分为高糖产品,包装较差,产品档次低,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传统加工品的需求量逐渐减少,一大批中小加工企业相继进入调整时期,经济效益较差。本项目通过高新技术改进传统的加工工艺,开发水果的新产品、新用途、新市场,提高湖北省水果加工业的科技水平、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水果深加工开辟了新途径。我省如果能将项目研究成果尽快产业化,形成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可带动水果加工业的发展,增加特色水果产区人民的收入,避免出现果农卖果难的状况,将水果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有效改变湖北省水果栽种业高速发展与深加工业滞后的矛盾,带动湖北省水果加工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本课题研究利用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和食品高新技术,对湖北省的特产水果进行深层次的加工综合利用,开发果酒、果醋等科技含量高的系列产品,可提高湖北省水果加工业的科技水平、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提高果业产业化的水平,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战略意义。

6.2 经济效益分析

       以年加工处理猕猴桃鲜果3000吨工厂为例进行分析:

       项目计划投资21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00万元,流动资金1000万元,达到年产各种猕猴桃果酒230万瓶、猕猴桃原汁饮料1000万听、猕猴桃商品原汁1200吨的规模工厂,年创销售收入5200万元,年创利润946万元,投资回报率达到44.94%,投资回收期2.17年,是一个投资省、见效快的优良项目。

七、 样品测试报告

八、 相关论文题录

九、 工艺设计图纸

十、武汉市科技局鉴定意见

       2010年1月7日,武汉市科技局召集有关专家对湖北工业大学主持完励的“果酒系列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科技成果进行了鉴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的工作和技术报告,品验了系列产品,并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讨论,形成如下鉴定意见:

       1、鉴定材料齐全,数据翔实,符合鉴定要求。

       2、项目以杨梅、猕猴桃、柑橘等水果为原料,开发研究了发酵果酒、果醋、果汁饮料等系列产品的关键技术。采用了果汁生物酶解法、低温发酵、液态表面静止发酵等多项新工艺集成技术,筛选出了优良果酒专用酵母菌株(GJ一17),形成了系统的产品企业质量标准,并进行了中试研究。

       3、项目的产品技术符合我国酿酒业调整的重点发展方向,解决了鲜果加工的技术难题,对培育地方特色资源有重要意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建议加大力度,在果品加工和酿酒行业中尽快推广应用。